有了花婆后果然轻松了不少,第二日吴四叔来家中做鸭蛋,花婆一个人干的活比吴四叔和吴大蛋干的都多。
弄得吴四叔很是不好意思,叶安安结工钱的时候也有些推诿,觉得干的活根本不值这个价格。
最后叶安安没办法,只能让花婆主要负责家中的杂事,打扫,洗衣,做饭,照顾秦氏。
看着简单的活,也足够花婆忙活了,做鸭蛋的事还是由吴四叔负责。
过了两日吴里正果然带着几位族老再次来了叶家,秦氏受宠若惊,急忙让花婆端茶水。
坐在叶家明亮的客堂中,尽管前些日子乔迁见过叶家的宅子,但此时还是有些感慨,叶家真是发达了。
吴里正是来送南山的契约的,一百两银子,整个南山都归叶家所有,就算是村民也不能再随便上山。
这件事几位族老没有意见,村民中也没什么意见,南山就是一片荒山,卖了一百两银子,除去给官府的二十两,剩下的一百两一家能分将近二两呢。
就算不分给村民,用来修宗祠,买祭田,到时候祖宗保佑村里出个官老爷就最好了。
若是用来买祭田,到时候也能帮村里人分担
些税收,得利的还是村里人。
拿到南山地契的时候秦氏又唠叨了一通,说叶安安浪费钱,南山根本不能种庄稼,就是拿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
农忙的日子过得很快,等到农忙过去,村里的人明显都黑了一个色号,唯有叶家一个个都白白净净的。
也许是收成好,百姓们也舍得花钱了,农忙半个多月,吴麦收这群孩子的鸭蛋生意好到不行,每日里三四十个铜板的收入也让家里的长辈笑开了花。
等到过了农忙,剩下的几家也纷纷上了门,而吴家兄弟的鸭蛋已经进第四次货了。
吴家兄弟去了临安镇旁边的临阳镇,将鸭蛋卖给了镇上的几个地主,一来一回两天的时间,半个月挣了小二两银子。
临安,临阳都隶属于临安县,下面大大小小七八个镇,临安镇是最大的一个,也最接近县城。
两兄弟去临阳镇算是不错的选择,看着两个孩子都挣了钱回来,那些个因为农忙没去卖鸭蛋差点悔青了肠子,这不农忙一结束,都跑到叶家来进货了。
秦氏和叶萍还是将必要的规定认真的说了一遍,不准去临安镇售卖,价格只能是七文钱,
外加一条,不能卖给开酒楼的,算是保护郝掌柜的利益。
几家人纷纷答应,开开心心的领着两百个鸭蛋离开,七户中包括吴里正家,吴四叔家,叶东家,叶老实家,方寡妇家以及一个外姓赵丰收家。
叶东家的媳妇宋氏与秦氏关系不错,以前也帮过秦氏,当时叶家乔迁,叶东还给了三十文的礼钱,算是重礼。
叶老实家其实算起来算是叶家的远亲,以前经常跟叶山一起干活,人如其名,是个不太喜欢说话的闷葫芦。
而方寡妇的丈夫是得痨病死的,死了四五年了,家里的孩子才十岁,婆婆也是个没劳动能力的。
短短几年方寡妇就从一个娇艳的小媳妇变成了泼辣的乡下大婶,靠着家里几亩薄田和不怎么出色的绣活艰难的维持着这个小家。
唯一一家外姓人家赵丰收家,也算不上外姓人,河沟村的村民都是百年前躲避战乱一起跑到这里。
只是当初来的时候是两个村落同行,叶姓村和吴姓村,两个村落都死了不少人,最后走到这里也处出了感情,索性就合并成了一个村落,所以村里大部分都是叶姓和吴姓。
赵丰收家也是一
百多年前跟着一起来的,不过他家不是这两个村落的,而是半路同行,也就一起留了下来。只是赵家人丁单薄,到现在就剩下赵丰收和堂兄弟赵丰田家了。
“安安你说万一要是鸭蛋卖的不好,村民会不会埋怨我们啊。”
批发鸭蛋的几户村民一走两三天没消息,弄得秦氏寝食不安,总害怕人家亏本来找自家麻烦,这话一天都能念叨好几遍。
“娘,连二蛋哥和三蛋都能卖掉两百个鸭蛋,这些叔叔婶子肯定没问题的,咱家的鸭蛋多好吃您又不是不知道。”
叶安安连声宽慰,叶康也伸着小手拍打秦氏。
“啾,啾”
“娘,猫儿叫姐姐了,你们听,猫儿叫姐姐了。”
叶康适时的开口打破了秦氏忧虑的情绪,兴奋的看着叶康。
“猫儿,再叫一句,再叫一句。”
“啾,啾,啾,啾。”
叶康很给面子,叶乐也很兴奋,却还是纠正。
“是姐姐,不是啾啾,姐—姐。”
“啾,啾”
“姐姐”
“啾,啾”
“姐姐!”
叶乐气急,可叶康依旧乐不可支的晃着小手。
“啾,啾!”
“笨猫儿,连姐姐都不会叫!”
一家人
总算散去愁云,秦氏还安慰叶乐,至少叶康最开始叫的是姐姐,而不是娘亲。
也难怪家里人这么开心,叶康因为身体弱,这多半年基本都是在秦氏的怀里长大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身体的原因,他睡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