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节 心有灵犀一点通(五)(1 / 2)

对于中国影视界来说,中国足球这么大的“盘子”,居然从来没有过一部专门的影视剧作品,是颇为遗憾的。这是一条金矿,是一个活着的大ip,先天的拥有以“亿”为单位的受众,只要片子不差,上了屏幕就不担心票房和收视率。

怎奈中国足球一度非常不令人满意,球迷怨声载道,社会怨念冲天,所以也没人敢投资。这几年成绩慢慢好了,还涌现出了王艾这样的国际一流球星,拍摄中国足球方面的影视剧的时机也就慢慢成熟了。

虽然粗略计算前景光明,但一部影视剧投资再少也得几千万,没人拍过的类型片市场会不会接受很难说,别看调查的时候信誓旦旦,但片子真上映了没准心思就变了。再说中国球迷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坐在客厅里看免费的电视直播,真正花几十块钱去球场看的可没多少。这样一来,中国球迷会不会愿意为一部足球相关的影视剧花钱可就更没准了。每个周末七场中超联赛,满打满算去现场看球的也不过二十万人,如果只有这些人愿意为了中国足球花钱,那拍出来的片子票房才有多少?二三百万,那不亏死了?

而且足球这事儿,就像王艾在白岩松的节目里说的,中国球迷大多数并不专业,也不专一,对球队的忠诚度很一般,平时还要上班上学,没有五大联赛球迷的那种把球队当信仰的,就是看个乐子。切割掉爱国主义情绪,真正喜欢足球这项运动的没多少。这意味着一旦世界杯、奥运会这种高潮时期过去以后,整个社会的热度就会快速滑落,片子拍出来很可能无法召唤普通球迷走进电影院。毕竟对他们来说,看比赛直播是为国喝彩,看足球电影就没这个作用了,那非得是对足球很了解,或者愿意了解的人才行。

于是呢,尽管不少影视剧公司把中国足球方面的影视剧作品提上了日程,但涉及到具体投资就变得非常谨慎,除非是让王艾上去露一面。

但问题是王艾凭什么露面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王艾的商业含金量,同样是代言,为什么王艾是超一流的价格和待遇?不仅是因为硬实力,还有操作上的精妙。以前国内没出现过王艾这种等级的球星,老郝老范他们那个年代也不大懂商业运作,王艾就不一样。

他的赛事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平台以及他个人的超强表现会高频率出现,这保证了他的知名度总是维系在国内一流明星的行列里。但与此同时,他对足球之外的曝光控制得很严,目前他的“御用”媒体国内还是就四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辽沈晚报》、《辽阳日报》,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只有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早年间那会还有人冒用他的名义发“采访”什么的,后来经过各种手段也没人冒用了,这些年下来全国球迷也习惯了,别的渠道没有他的消息,最多是他的个人博客偶尔更新一点东西。

所以整个中国社会对他的消息是“饥渴”的,以至于他广告片的收视率都比别人高一大截,所以注定了,别人家的影视剧公司拍摄的中国足球方面的片子,“自带流量”的王艾是肯定不会露头的。

可王艾不露头,别人撑不起来这个市场,老白虽然在知名度上仅次于王艾,那也差了一大截,至于曲波他们就更不行了。

但是别人搞不了,不代表王艾自己搞不了,正好王艾还有这个想法,于是刘安他们就递交了一个报告,设计了十几个拍摄方案,基本都是围绕着王艾展开的。王艾气的直乐,开玩笑呢,本来搞这事儿就想着转移压力,这么拍那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叫人挖出来这公司就是王艾自己的,闹了半天是自己给自己拍片子,还要脸不了?

所以王艾大笔一挥,把和自己有关的全部划掉,专注于挖掘中国足球历史的部分,到时候王艾出面宣传就是了。这样一来,可拍摄的东西就剩下了三个:围绕老马的“中国队长”,围绕容志行的“志行风格”,以及围绕李惠堂的“中国球王”。

其中李惠堂的成就最高,但时间太久远,知名度一般,这决定了受众不会很广泛;老马的事迹最近,受众虽广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大多数人记忆犹新,这决定了很难拍出商业片来,只能围绕纪录片来做,但纪录片的票房就没法说了;最后就是容志行,这是个没有黑点的足坛圣人,中国足球唯一得到广泛承认的代表性人物,退役二十四年,记得他的人还有很多,同时记忆还不是很清楚了,这意味着他既有市场价值,也有改编空间。

于是呢,目标就放在了容志行这边。

王艾今年世界杯之后和他见过一面,受他委托还转交给贝利一套礼物。但那时王艾还没想到这事儿,后来想到了王艾就先让公司那边和容志行碰一下,结果被严词拒绝。

老头子说的是:“我的成就都是过去式了,而且在成绩上没太多拿得出手的。”

这下就麻烦了,老人家德高望重,在中国足坛是一面旗帜,说不同意就不同意,人家不差钱不差名,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超越公司的面子,根本就说不动,除非从中国足协那边给老头下命令。可商业上的事儿,足协凭啥出头?如果让足协出头了,最后票房是不是得分点?

所以这事儿就卡这儿动不了,家里的意思是让王艾出面,王